慢性胰腺炎可通過胰酶替代劑、鎮痛藥、抑酸藥、抗氧化劑、胰島素等方式治療。該病通常由長期酗酒、膽道疾病、遺傳因素、高脂血癥、自身免疫異常等原因引起。
1、胰酶替代:胰酶分泌不足是核心病理改變,需補充胰脂肪酶、胰蛋白酶、胰淀粉酶等消化酶。常用藥物包括胰酶腸溶膠囊、復方消化酶膠囊、米曲菌胰酶片,餐中服用可改善脂肪瀉和營養不良。
2、鎮痛控制:持續性腹痛與胰管高壓或神經炎癥相關。輕中度疼痛選用對乙酰氨基酚、曲馬多;頑固性疼痛可能需要加巴噴丁、普瑞巴林等神經調節藥物,避免長期使用阿片類以防成癮。
3、胃酸抑制:胃酸分泌過多會滅活外源性胰酶。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、泮托拉唑可維持腸道堿性環境,H2受體阻滯劑如法莫替丁適用于夜間酸突破現象。
4、代謝調節:約30%患者繼發糖尿病,需根據血糖水平使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。同時補充維生素D3和鈣劑預防骨質疏松,水溶性維生素如B12缺乏時需肌注補充。
5、病因干預:酒精性胰腺炎必須戒酒并補充復合維生素B;高甘油三酯血癥患者需服用非諾貝特;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短期使用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。
慢性胰腺炎患者需采用低脂高蛋白飲食,每日脂肪攝入控制在20g以下,分6-8次少量進食。烹飪方式以蒸煮為主,避免油炸食品。適當進行散步、瑜伽等低強度運動,戒煙并嚴格禁酒。定期監測血糖、骨密度及營養指標,每年進行胰腺CT或MRI檢查評估病變進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