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中長痘痘可通過局部清潔、外用藥物、光療、飲食調節、避免擠壓等方式改善。該區域痘痘可能與皮脂分泌旺盛、毛囊角化異常、痤瘡丙酸桿菌感染、激素水平波動、不當護膚等因素有關。
1、局部清潔:選擇溫和氨基酸潔面產品,每日清潔不超過兩次。水溫控制在32-35℃避免刺激,潔面后輕拍干水分。油性肌膚可每周使用1-2次含水楊酸或硫磺成分的清潔面膜,清潔后及時使用無油保濕產品。
2、外用藥物:非處方藥可選2.5%過氧化苯甲酰凝膠、1%克林霉素溶液、0.025%維A酸乳膏。藥物需點涂于痘痘處,避免大面積使用。使用維A酸類需夜間避光使用,用藥期間加強防曬。三種藥物不建議疊加使用。
3、光療護理:藍光可殺滅痤瘡丙酸桿菌,紅光具有抗炎修復作用。家用光療儀需保持3-5cm照射距離,單次使用不超過15分鐘。醫美機構可選擇420nm藍光聯合紅光的復合光療,每周1-2次,4-6次為療程。光療后需加強補水。
4、飲食調節:減少高GI食物如白面包、蛋糕攝入,每日糖分控制在25g以下。增加富含鋅元素食物如牡蠣、南瓜子,omega-3脂肪酸來源如三文魚、亞麻籽油。乳制品攝入量建議每日不超過300ml,發酵乳制品優先選擇無糖酸奶。
5、避免擠壓:該區域屬于面部危險三角區,擠壓可能導致感染擴散。化膿性痘痘可待其自然消退,或由專業醫護人員在消毒條件下處理。日常避免用手觸摸患處,粉刺針使用前需酒精消毒,擠壓后立即涂抹抗生素軟膏。
保持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有助于調節激素水平,建議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。選擇非致痘型防曬產品,卸妝時使用乳化型卸妝油充分清潔。枕套每周更換2-3次,避免使用含硅油成分的護發產品接觸面部。出現持續紅腫、疼痛或擴散性皮疹需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