肩鎖關節脫位可通過支具固定、冷熱敷交替、藥物治療、功能鍛煉、定期復查等方式保守治療。該損傷通常由直接暴力撞擊、跌倒時上肢外展撐地、韌帶松弛、運動損傷、先天性關節不穩等原因引起。
1、支具固定:使用鎖骨帶或肩肘吊帶固定4-6周,保持肩關節內收位減輕韌帶張力。固定期間需維持肘關節90度屈曲,避免患側肢體負重。每3天調整束帶松緊度,防止皮膚壓瘡。
2、冷熱敷交替:急性期48小時內冰敷15分鐘/次,間隔2小時重復,減輕腫脹疼痛。72小時后改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,每日3次配合紅外線理療加速韌帶修復。
3、藥物治療: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如塞來昔布、雙氯芬酸鈉緩解炎癥反應,肌肉松弛劑如鹽酸乙哌立松改善局部肌肉痙攣。疼痛劇烈者可短期使用曲馬多等弱阿片類藥物。
4、功能鍛煉:拆除固定后從鐘擺運動開始,逐步進行爬墻訓練、彈力帶抗阻練習。康復中期加入肩關節主動前屈、外展動作,后期通過啞鈴側平舉增強三角肌力量,全程避免過度外展動作。
5、定期復查:每周拍攝X線片觀察復位情況,2周后超聲評估韌帶愈合程度。若出現復位丟失或持續疼痛,需考慮關節鏡下韌帶重建術。康復期每2周評估關節活動度,6周后開始本體感覺訓練。
恢復期間需保證每日攝入60g優質蛋白促進韌帶修復,推薦雞胸肉、三文魚、大豆制品。維生素C補充劑聯合膠原蛋白肽可增強結締組織強度。康復訓練建議從水中步行開始,逐步過渡到瑜伽球穩定性練習,8周內禁止羽毛球、網球等揮拍運動。睡眠時采用健側臥位,患側手臂墊枕保持中立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