齙牙可能由遺傳因素、不良口腔習慣、乳牙早失、牙槽骨發育異常、頜骨比例失調等原因引起,可通過正畸治療、頜面外科手術等方式改善。
1、遺傳因素:父母存在齙牙或頜骨發育異常時,子女出現類似問題的概率顯著增加。這類情況多表現為上頜前突或下頜后縮,牙齒排列擁擠。早期干預可通過功能性矯治器引導頜骨發育,成年后需固定矯治器配合支抗釘內收前牙。
2、口呼吸習慣:長期用口呼吸會導致舌體低位,頰肌壓力增大迫使牙弓狹窄、前牙前突。伴隨腺樣體面容特征,如眼眶發青、面部狹長。破除病因需治療鼻部疾病,配合唇肌訓練和前方牽引器矯正。
3、吮指咬物:兒童期持續吮指或咬鉛筆等硬物,可能造成上前牙唇傾、開合。每日常規使用舌擋矯治器配合行為糾正,6-12個月可見前牙位置明顯改善。需注意替牙期乳磨牙早失導致的間隙喪失問題。
4、牙槽骨過度發育:上頜前部牙槽骨垂直向過度生長會造成露齦笑,水平向發育過度則導致前突。正畸治療需配合微種植體進行三維控制,嚴重者需行前牙區牙槽骨修整術。骨性畸形需在青春期結束后進行正頜手術。
5、頜骨比例失調:上頜骨長度過大或下頜骨發育不足會造成Ⅱ類錯頜畸形。臨床表現為深覆蓋、頦部后縮,可能伴有顳下頜關節紊亂。輕中度病例可采用隱形矯治器推磨牙向遠中,重度骨性病例需正畸-正頜聯合治療。
日常需避免用門牙啃咬蘋果等硬物,推薦使用牙線清理矯治器周圍食物殘渣。正畸期間建議選擇游泳等非對抗性運動,進食后立即使用沖牙器清潔托槽。定期進行咬合功能檢查可預防顳下頜關節問題,矯治完成后需嚴格佩戴保持器防止復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