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齦膿包可能由牙周炎、根尖周炎、齲齒、智齒冠周炎、外傷感染等原因引起,可通過局部處理、藥物治療、根管治療、手術切開引流等方式干預。
1、牙周炎:牙菌斑長期堆積導致牙齦組織感染化膿,形成牙周袋溢膿。伴隨牙齦出血、牙齒松動癥狀。基礎治療包括超聲波潔治和齦下刮治,嚴重者需牙周翻瓣手術。日常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抑制菌斑。
2、根尖周炎:齲齒或牙外傷引發牙髓壞死,細菌擴散至根尖區形成膿腫。典型表現為咬合痛和叩擊痛。需進行根管治療清除感染源,配合口服阿莫西林或甲硝唑控制炎癥。急性期需切開排膿。
3、智齒冠周炎:阻生智齒周圍軟組織反復感染,形成盲袋積膿。伴隨張口受限和頜面部腫脹。使用雙氧水沖洗盲袋,炎癥控制后拔除阻生齒。急性期可服用頭孢克洛緩解癥狀。
4、創傷性潰瘍:食物嵌塞或牙刷損傷導致牙齦局部化膿。創面可見黃色假膜覆蓋。采用碘甘油局部涂抹促進愈合,避免辛辣刺激食物。反復發作需排查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。
5、全身性疾病:白血病、克羅恩病等可能表現為牙齦多發性膿腫。伴隨不明原因發熱和體重下降。需進行血常規、病理活檢等檢查確診原發病,針對病因進行免疫調節或化療。
牙齦護理需選用軟毛牙刷和牙線清潔鄰面,每日兩次含氟牙膏刷牙。飲食增加維生素C含量高的獼猴桃、西蘭花等食物,避免過硬或過燙食物刺激。定期口腔檢查能早期發現潛在問題,出現持續腫脹或發熱需及時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