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3日,“清華張小年人類精子庫”話題沖上熱搜,有網友開始探討我國捐精規定。資料顯示,捐精指捐精志愿者通過電子精子庫或相關生育研究機構,捐獻者將精子捐獻給相應的生育研究機構,通過供精者與求精方在不發生性關系情況下,使后者達到受孕目的的一種人工輔助生育技術與手段。
在我國,未婚女性不可以申請精子庫,申請精子庫需要準備三個證件:結婚證、身份證和不孕不育證明。
有些人疑問:我們的生育率已經到了很危險的邊緣,為什么還不放開所有女性都能自由申請精子庫呢?
因為我國精子庫和國外精子庫從設立之初的目的就不一樣,而且從保護女性角度來說,自由申請精子庫反而會問題多多。
首先說設立目的上,我國精子庫主要服務對象是已婚夫妻,主要是男方有弱精或者無精疾病,無法正常生育。
也就是說,我國精子庫完全是從疾病目的出發、從輔助醫療角度來設立的。
國外精子庫呢?不光是夫妻可以申請,所有單身女性、未婚已婚都可以自由申請,本質上就是為了想生孩子的人提供一個便利。
這些人群除了之前我們說的身患疾病的夫妻,還包括不想結婚、單身母親、LGBT人群,精子庫的存在就是提供了一種可能。
有人會說你看國外多么人性化,誰都可以申請,我們規定太僵化、不利于鼓勵生育。
說這話的人,你要想一想我們現在談的是生產養育一個孩子,而不是生產制造一件商品。
國外精子庫申請自由帶來的結果,就是一大堆倫理和法律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