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光不正可能由遺傳因素、用眼習慣不良、年齡增長、角膜異常、晶狀體病變等原因引起。
1、遺傳因素:父母存在高度近視或散光時,子女發生屈光不正的概率顯著增高。這類人群需定期進行視力篩查,建立屈光發育檔案,通過佩戴框架眼鏡或角膜接觸鏡矯正視力。
2、用眼習慣不良:長時間近距離用眼、閱讀光線不足、電子屏幕使用過度會導致睫狀肌持續痙攣。建議遵循20-20-20法則,每20分鐘遠眺20英尺外物體20秒,保持閱讀距離30厘米以上。
3、年齡增長:40歲后晶狀體彈性下降出現老花,60歲以上可能合并白內障。老花可通過漸進多焦點眼鏡矯正,白內障需行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。
4、角膜異常:圓錐角膜、角膜瘢痕等改變角膜曲率。圓錐角膜早期使用硬性透氣性角膜接觸鏡,晚期需行角膜交聯術或角膜移植術。
5、晶狀體病變:糖尿病性白內障、外傷性晶狀體脫位等改變屈光狀態。血糖控制不佳者需定期檢查眼底,外傷后突發視力下降需排查晶狀體位置異常。
日常應保證每日2小時戶外活動,攝入富含葉黃素的深色蔬菜,避免揉眼等機械刺激。出現視物模糊、重影等癥狀時需及時驗光,高度近視者每半年檢查眼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