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濕疹可通過抗組胺藥、糖皮質激素、免疫抑制劑等方式治療。慢性濕疹可能與遺傳因素、皮膚屏障功能障礙、免疫異常、環境刺激、精神壓力等因素有關,通常表現為皮膚干燥、紅斑、丘疹、滲出、苔蘚樣變等癥狀。
1、抗組胺藥: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、依巴斯汀等藥物可緩解瘙癢癥狀。這類藥物通過阻斷組胺受體減輕炎癥反應,適用于輕中度濕疹患者。夜間瘙癢明顯者可選擇具有鎮靜作用的苯海拉明。
2、糖皮質激素:氫化可的松、曲安奈德、鹵米松等外用制劑能有效控制炎癥。強效激素適用于急性發作期,需注意面部和皮膚薄嫩部位應選用弱效制劑。長期使用需警惕皮膚萎縮等副作用。
3、免疫抑制劑:他克莫司軟膏、吡美莫司乳膏適合面部及長期治療。這類藥物通過抑制T細胞活性減少炎癥反應,可替代激素用于敏感部位。用藥期間需注意防曬以避免光敏反應。
4、皮膚修復劑:含神經酰胺、尿素、透明質酸的保濕劑能修復皮膚屏障。每日多次涂抹可減少水分流失,緩解干燥脫屑。沐浴后三分鐘內使用保濕產品效果最佳。
5、系統治療:環孢素、甲氨蝶呤適用于頑固性病例。免疫調節劑需監測肝腎功能,通常作為短期控制病情的二線選擇。生物制劑如度普利尤單抗對特定人群效果顯著。
濕疹患者日常應避免熱水燙洗和搔抓,穿著純棉透氣衣物。飲食需忌食辛辣刺激食物,適量補充維生素C和Omega-3脂肪酸。適度游泳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緩解壓力,但需及時清潔皮膚。病情持續加重或合并感染時應及時皮膚科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