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青光眼可通過眼壓驟降、前房角關閉、視神經損傷等方式治療,通常由情緒波動、暗環境用眼、外傷、晶狀體脫位、虹膜睫狀體炎等原因引起。慢性青光眼可通過藥物控制、激光治療、濾過手術等方式干預,多與遺傳因素、長期高眼壓、年齡增長、近視、糖尿病等因素相關。
1、起病速度:急性青光眼表現為數小時內眼壓急劇升高至50mmHg以上,伴隨劇烈眼痛、頭痛、視力驟降及虹視現象。慢性青光眼進展緩慢,早期常無癥狀,晚期出現視野缺損、視物模糊,眼壓呈持續性中度升高。
2、體征差異:急性發作期可見角膜水腫、瞳孔散大固定、結膜充血等典型三聯征。慢性青光眼以視杯擴大、盤沿切跡為特征,前房角鏡檢查顯示房角開放或部分粘連。
3、伴隨癥狀:急性青光眼多伴惡心嘔吐、出汗等全身癥狀,易誤診為消化系統疾病。慢性青光眼可能出現閱讀困難、夜間視力下降,易與老花眼混淆。
4、危險因素: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常見于淺前房解剖結構人群,情緒激動或擴瞳藥物可誘發。慢性開角型青光眼與家族史、高血壓、血管調節異常密切相關。
5、治療原則:急性發作需立即使用毛果蕓香堿、甘露醇、乙酰唑胺降眼壓,必要時行虹膜周切術。慢性青光眼首選前列腺素類藥物、β受體阻滯劑,激光小梁成形術可延緩進展。
日常需避免長時間低頭、一次性大量飲水等行為,建議每年進行眼底照相和視野檢查。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B族及抗氧化物質,適量食用藍莓、深海魚、堅果等護眼食物。太極拳、散步等溫和運動有助于改善眼內微循環,但應避免舉重等屏氣動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