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肝抗病毒治療是否需要終身服藥取決于病情階段、病毒復制水平及個體應答差異。部分患者可通過短期治療實現臨床治愈,部分需長期用藥控制病毒活動。
1、免疫耐受期:年輕患者處于免疫耐受期時,肝臟炎癥輕微且病毒載量穩定,國際指南不建議過早啟動抗病毒治療。此階段以定期監測為主,每6個月檢查肝功能、HBV-DNA及肝臟超聲。
2、免疫清除期:當轉氨酶持續升高伴病毒活躍復制時,需啟動恩替卡韋、替諾福韋或丙酚替諾福韋等一線藥物治療。經3-5年規范治療,約30%患者可實現HBeAg血清學轉換,符合停藥標準后可逐步減量觀察。
3、非活動攜帶狀態:獲得HBsAg消失且出現抗-HBs的患者,停藥后復發風險低于5%。但需持續監測HBsAg定量,每年至少兩次肝臟彈性檢測評估纖維化進展。
4、肝硬化階段: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必須終身服藥控制病毒。聯合恩替卡韋與替諾福韋可降低肝癌風險,同時需每3個月篩查甲胎蛋白和增強CT。
5、特殊人群:妊娠期婦女在孕晚期使用替諾福韋阻斷母嬰傳播,產后可根據病毒載量決定是否停藥;合并HIV感染者需終身維持抗病毒治療。
規范用藥期間應戒酒并控制體重,適量補充維生素D和奶薊草制劑。建議選擇游泳、太極拳等中低強度運動,每周攝入3次深海魚和2份十字花科蔬菜。出現耐藥突變時需在12小時內就醫調整方案,避免自行中斷用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