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釉質脫落可能由酸性飲食、過度刷牙、胃酸反流、磨牙癥、齲齒等原因引起,表現為牙齒敏感、表面凹陷、邊緣鋸齒狀、顏色變黃或透明、齲齒易發等癥狀。
1、牙齒敏感:牙釉質磨損后牙本質暴露,冷熱刺激直接作用于神經末梢。減少酸性食物攝入,使用含氟牙膏增強牙釉質抗酸能力,避免過冷過熱飲食。
2、表面凹陷:釉質局部剝落形成坑狀缺損,常見于咬合面。采用樹脂填充修復缺損部位,咀嚼時注意雙側牙齒均衡使用,避免咬硬物。
3、邊緣鋸齒狀:前牙切緣釉質呈波浪狀缺失。可進行牙齒拋光改善外觀,夜間佩戴咬合墊防止磨牙,使用軟毛牙刷豎向清潔。
4、顏色變化:釉質變薄使淡黃色牙本質透出。專業牙齒美白需謹慎操作,日常可用小蘇打牙膏輕柔清潔,限制咖啡、紅酒等染色飲食。
5、齲齒易發:失去保護層的牙齒更易被細菌侵蝕。定期涂氟強化剩余釉質,齲齒初期可采用滲透樹脂治療,每半年進行專業菌斑清除。
保持均衡飲食攝入鈣磷維生素D,選擇含氟漱口水加強護理,使用電動牙刷控制刷牙力度,餐后及時清水漱口減少酸性物質殘留,每年進行兩次牙科檢查監測釉質狀態,早期干預可有效延緩病情進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