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健康維護可通過定期洗牙實現,但部分情況下牙醫可能暫緩推薦。洗牙暫緩可能由牙齦急性炎癥、凝血功能障礙、心臟起搏器未調頻、妊娠期激素變化、口腔腫瘤治療期等因素引起。
1、急性炎癥:牙齦處于紅腫熱痛階段時,超聲潔治可能加重感染擴散。需先進行抗生素治療控制炎癥,常用藥物包括甲硝唑、阿莫西林、多西環素。待紅腫消退后再行潔治,避免細菌入血引發菌血癥。
2、凝血異常:血友病或長期服用抗凝藥患者,洗牙可能導致難以控制的牙齦出血。需提前檢測凝血酶原時間,必要時在血液科指導下調整華法林、利伐沙班等藥物劑量,采用激光止血等替代方案。
3、心臟設備:安裝傳統起搏器患者需謹慎,超聲波可能干擾設備電路。建議改用手工刮治器械,或聯系心內科將起搏器調至抗干擾模式,新型磁共振兼容起搏器不受此限制。
4、妊娠風險:孕激素升高易誘發妊娠性齦炎,孕中期相對安全期可進行簡單潔治。孕早期胚胎敏感期和孕晚期宮縮敏感期應避免,優先選擇氯己定含漱液等保守護理。
5、腫瘤治療:頭頸部放療后患者唾液減少,牙石形成速度減緩但易發生放射性骨壞死。建議放療前完成全口潔治,治療后采用3%過氧化氫溶液配合軟毛牙刷特殊護理。
維持口腔健康需結合個體情況制定方案,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線清潔,每半年進行口腔檢查。高糖飲食人群可增加蘋果、芹菜等纖維性食物咀嚼,糖尿病患者建議使用沖牙器輔助清潔。出現牙齦自發性出血或牙齒松動需及時就診,避免發展為嚴重牙周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