細菌性尿路感染的癥狀主要包括尿頻、尿急、尿痛、下腹部不適及尿液渾濁。癥狀發展通常從早期排尿異常逐漸進展至全身性表現。
1、尿頻:
早期表現為排尿次數明顯增加,但單次尿量減少。膀胱黏膜受細菌刺激后敏感性增高,產生頻繁排尿的沖動。部分患者夜間排尿可達3次以上,可能伴隨排尿后膀胱未排空感。
2、尿急:
患者突然產生強烈排尿欲望,難以延遲。膀胱三角區受炎癥刺激引發逼尿肌過度活動,嚴重時可出現急迫性尿失禁。該癥狀在飲水后或體位變化時尤為明顯。
3、尿痛:
排尿時尿道出現燒灼樣或針刺樣疼痛,多見于排尿終末期。尿道黏膜炎癥導致神經末梢暴露,尿液通過時產生刺激。部分患者描述疼痛向會陰部或下腹部放射。
4、下腹不適:
膀胱區出現鈍痛或壓迫感,在憋尿時加重。炎癥反應導致膀胱壁水腫和肌肉痙攣,可能伴有輕度壓痛。若疼痛向腰背部放射需警惕腎盂腎炎可能。
5、尿液異常:
尿液可呈現渾濁或肉眼血尿,靜置后可能出現絮狀沉淀。細菌代謝產物及炎性滲出物改變尿液理化性質,嚴重時尿液伴有腐臭味。部分患者尿常規檢測可見大量白細胞和細菌。
建議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促進排尿沖刷尿道,避免憋尿及會陰部清潔不足。選擇棉質透氣內褲并注意性生活衛生,急性期可飲用蔓越莓汁輔助抑制細菌黏附。出現發熱或腰痛應立即就醫,糖尿病患者及孕婦需特別警惕感染擴散風險。反復發作者建議完善泌尿系統影像學檢查排除結構異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