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吃主食不能完全治愈糖尿病,但可作為輔助管理手段。糖尿病控制需綜合飲食調整、運動干預、藥物治療、血糖監測和并發癥管理。
1、飲食調整:
減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攝入有助于穩定餐后血糖,建議用全谷物替代部分主食。每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應控制在45%-60%,需配合蛋白質和膳食纖維攝入。極端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能導致酮癥或營養失衡。
2、運動干預:
規律有氧運動可提高胰島素敏感性,建議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。抗阻訓練能增加肌肉葡萄糖攝取,每周2-3次為宜。運動需避免低血糖風險,監測運動前后血糖變化。
3、藥物治療:
二甲雙胍通過抑制肝糖輸出改善血糖,阿卡波糖延緩碳水化合物吸收,胰島素促泌劑如格列美脲可刺激胰島素分泌。藥物選擇需根據胰島功能、并發癥等情況個體化制定。
4、血糖監測:
自我血糖監測可評估飲食和運動效果,糖化血紅蛋白反映3個月平均血糖水平。持續葡萄糖監測系統能發現隱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。監測數據用于調整治療方案。
5、并發癥管理:
定期篩查視網膜病變、腎病和神經病變,控制血壓低于130/80mmHg。血脂管理以LDL-C<2.6mmol/L為目標,足部護理預防糖尿病足。綜合代謝指標管理可延緩并發癥進展。
糖尿病患者需建立長期健康管理計劃,每日主食量應根據體重、活動量和用藥情況動態調整。建議選擇低血糖指數食物如燕麥、蕎麥,搭配優質蛋白質如魚類、豆制品。烹飪方式以蒸煮為主,避免高油高鹽。每周進行有氧運動和抗阻訓練結合,保持合理體重。定期復診評估胰島功能,及時調整治療方案。戒煙限酒,保證7-8小時睡眠,通過正念減壓等方式改善代謝狀態。血糖控制目標應個體化,老年患者可適當放寬標準,妊娠期需更嚴格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