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性腦病患者需重點關注飲食控制、藥物管理、癥狀監測、生活習慣調整及心理支持五方面事項。
1、飲食控制:
限制蛋白質攝入量,每日控制在0.5-1.0g/kg體重,優先選擇植物蛋白如豆腐。避免高氨食物如香腸、臘肉,增加膳食纖維攝入以促進排便。分5-6餐少量進食,晚餐蛋白質占比需低于全天總量的1/3。出現意識障礙時應暫時禁食動物蛋白,通過靜脈補充支鏈氨基酸。
2、藥物管理:
嚴格遵醫囑使用乳果糖降低血氨,注意記錄排便次數保持每日2-3次軟便。慎用鎮靜類藥物如地西泮,禁用含氨藥物如氯化銨。利尿劑使用需監測電解質,避免誘發低鉀性堿中毒。合并感染時及時使用抗生素,但需避免肝毒性藥物如紅霉素。
3、癥狀監測:
每日評估意識狀態,注意撲翼樣震顫、定向力障礙等前驅癥狀。記錄24小時尿量及體重變化,監測腹水進展。定期檢測血氨、肝功能及電解質指標。出現性格改變或嗜睡應立即就醫,警惕肝昏迷分級進展。
4、生活調整:
保持規律作息,午間休息不超過1小時以防晝夜顛倒。避免劇烈運動及重體力勞動,可進行散步等低強度活動。戒除煙酒,減少家庭沖突等情緒刺激。保持每日1-2次排便,便秘時可用乳果糖調節。
5、心理支持:
家屬需學習疾病知識,避免因患者認知障礙產生矛盾。建立簡單的日常溝通方式,如使用圖片卡片交流。定期進行認知功能訓練,如數字記憶游戲。參加病友互助小組,減輕照護壓力。
肝性腦病患者應建立包含肝病科醫生、營養師、心理醫生的多學科隨訪體系。日常飲食可選用南瓜、小米等低氨主食,搭配西蘭花、胡蘿卜等富含維生素的蔬菜。運動建議選擇八段錦、太極拳等舒緩項目,每周3-5次,每次不超過30分鐘。睡眠時采用30度半臥位以減少門脈分流,臥室保持安靜避免聲光刺激。照護者需掌握肝性腦病早期識別方法,家中常備乳果糖等應急藥物,定期進行環境安全評估,移除尖銳物品以防意外傷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