灰指甲主要由皮膚癬菌、酵母菌和非皮膚癬菌性霉菌感染引起,可通過抗真菌藥物、局部治療、激光治療、手術拔甲和日常護理等方式干預。
1、皮膚癬菌:紅色毛癬菌和須癬毛癬菌是最常見的致病菌,這類真菌偏好角蛋白豐富的甲板環境。感染初期表現為甲板遠端黃白色渾濁,逐漸增厚分層。治療需口服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,配合環吡酮胺搽劑外用。
2、酵母菌感染:白色念珠菌感染多見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或長期浸水人群,甲周紅腫伴甲板凹凸不平。與糖尿病、長期激素使用有關,通常表現為甲床分離、甲下碎屑。建議口服氟康唑聯合硝酸咪康唑乳膏。
3、非皮膚癬菌霉菌:短帚霉和曲霉菌等土壤腐生菌可通過外傷入侵,甲板呈現綠色或黑色斑點。這類感染常被誤診,需通過真菌培養確診。治療選用兩性霉素B或伏立康唑,嚴重者需聯合阿莫羅芬甲涂劑。
4、混合感染:約15%病例存在多種真菌合并感染,甲板同時出現黃白色增厚和黑色條紋。與長期穿不透氣鞋襪、足部多汗有關,表現為甲溝炎伴甲板毀損。需采用廣譜抗真菌方案,如伊曲康唑脈沖療法配合激光治療。
5、繼發感染風險:灰指甲可能引發細菌性蜂窩織炎,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警惕。甲板破損后金黃色葡萄球菌易侵入,表現為甲周紅腫熱痛。除抗真菌治療外,必要時需口服頭孢類抗生素。
保持足部干燥透氣是預防關鍵,建議每日更換吸汗棉襪并使用抗真菌粉。避免與他人共用指甲剪,公共浴室穿防滑拖鞋。飲食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A促進甲板修復,適當進行足部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環。出現甲板變色增厚超過3個指甲時,需皮膚科進行真菌鏡檢和培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