盆底肌松弛可能由年齡增長、長期腹壓增高、激素水平變化、盆底手術史、神經損傷等原因引起,可通過凱格爾運動、生物反饋治療、電刺激療法、陰道啞鈴訓練、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。
1、年齡因素:隨著年齡增長,盆底肌肉組織逐漸失去彈性,膠原蛋白合成減少導致支撐力下降。建議堅持每天做3組凱格爾運動,每組收縮放松15次,配合游泳等低沖擊運動增強肌耐力。
2、腹壓影響:慢性咳嗽、便秘或長期負重會使盆底肌持續受壓。可能與長期久坐辦公、健身負重訓練等因素有關,通常表現為打噴嚏漏尿、下墜感等癥狀。需避免提重物超過5公斤,練習腹式呼吸減輕壓力。
3、雌激素下降:圍絕經期女性因雌激素減少導致盆底結締組織萎縮。可能與卵巢功能減退、內分泌紊亂等因素有關,通常表現為性生活不適、反復尿路感染等癥狀。可嘗試大豆制品和亞麻籽補充植物雌激素。
4、醫源性損傷:盆腔手術如子宮切除術可能直接損傷盆底神經血管。需術后6周開始使用陰道啞鈴進行漸進式訓練,從20克開始逐步增加重量至100克,配合生物反饋治療恢復神經控制。
5、神經病變:糖尿病或腰椎疾病可能導致盆底神經傳導障礙。建議控制血糖在6.1mmol/L以下,進行低頻電刺激治療每周2次,每次20分鐘刺激肌肉收縮。
日常可多攝入富含優質蛋白的三文魚、雞胸肉促進肌肉修復,進行瑜伽橋式、蛙泳等針對性訓練增強盆底力量。出現持續尿失禁或臟器脫垂需及時就診,重度患者可能需要行陰道壁修補術或骶棘韌帶固定術。建議每年進行1次盆底肌電評估,監測肌肉功能變化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