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慣性便秘的癥狀包括排便困難、排便次數減少、糞便干硬、排便不盡感、腹脹等。
1、排便困難:排便時需用力過度或時間延長,可能伴隨肛門疼痛或撕裂感。長期用力排便可能誘發痔瘡或肛裂,建議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并保持規律如廁習慣。
2、排便次數減少:每周自發排便少于3次,腸道蠕動減緩導致糞便滯留。晨起空腹飲用溫水可刺激胃腸反射,配合順時針腹部按摩促進腸蠕動。
3、糞便干硬:糞便呈塊狀或羊糞狀,水分含量低于70%。每日飲水需達1500-2000ml,適量食用火龍果、西梅等富含山梨醇的水果。
4、排便不盡感:排便后仍有直腸脹滿感,可能與盆底肌協調障礙有關。凱格爾運動可增強盆底肌力量,必要時需進行生物反饋治療。
5、腹脹:下腹部膨隆伴腸鳴音減弱,腸道氣體排出受阻。限制產氣食物如豆類、洋蔥攝入,飯后散步有助于促進消化。
調整飲食結構需增加燕麥、芹菜等膳食纖維至每日25-30g,每日進行30分鐘快走或瑜伽等運動,建立固定排便時間。癥狀持續超過3個月或出現體重下降、便血等警報癥狀時,需進行腸鏡或結腸傳輸試驗等醫學檢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