宮腔鏡后一直出血可通過局部壓迫止血、藥物止血、調整活動方式、預防感染、觀察出血量等方式治療。這種情況通常由手術創傷、凝血功能障礙、感染、子宮內膜修復延遲、殘留組織等因素引起。
1、壓迫止血:術后輕微出血可能與宮腔操作刺激有關,使用無菌紗布局部壓迫可減少毛細血管滲血。避免劇烈運動或提重物,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,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1-2次。
2、藥物干預:持續性出血可能與凝血功能異常有關,臨床常用氨甲環酸、酚磺乙胺、維生素K等促凝血藥物。出血伴有下腹墜痛時,可能與子宮收縮乏力有關,可配合縮宮素類藥物促進宮腔閉合。
3、活動調整:術后兩周內避免深蹲、騎車等增加腹壓的動作,建議采用斜坡臥位休息。出血期間暫停盆浴及性生活,防止逆行感染影響創面愈合。
4、感染防控:異常出血伴隨發熱、分泌物異味時,需考慮細菌感染可能。預防性使用頭孢曲松、甲硝唑等抗生素,同時監測血常規指標變化。
5、組織殘留:出血量超過月經量且持續10天以上,需超聲排查妊娠殘留物或息肉切除不全。宮腔鏡二次探查可明確出血點,必要時行電凝止血或清宮術。
術后飲食宜補充動物肝臟、菠菜等富鐵食物,搭配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。恢復期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,出血未停止前暫緩有氧運動。每日記錄出血顏色與衛生巾用量,出血量突然增多或出現血塊時需急診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