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膚消毒殺菌可通過碘伏、酒精、雙氧水、氯己定、苯扎氯銨等藥物實現。皮膚消毒需根據傷口類型、感染風險選擇合適藥劑,避免濫用抗菌藥物導致耐藥性。
1、碘伏:碘伏為廣譜殺菌劑,對細菌、真菌、病毒均有滅活作用。其刺激性低于碘酒,適用于淺表傷口消毒。使用前需清潔創面,棉簽蘸取后由中心向外環形涂抹,黏膜部位需稀釋后使用。碘過敏者禁用。
2、酒精:75%濃度酒精通過蛋白質變性達到殺菌效果,對革蘭氏陽性菌效果顯著。適用于完整皮膚消毒如注射前消毒,破損皮膚禁用以免延遲愈合。使用時需保持充分作用時間30秒以上。
3、雙氧水:3%過氧化氫溶液通過氧化作用殺滅厭氧菌,適用于污染傷口初期清創。使用時會產生氣泡促進壞死組織脫落,但會損傷新生肉芽組織,不宜長期使用。深部傷口需謹慎避免氣體栓塞。
4、氯己定:葡萄糖酸氯己定對革蘭氏陽性菌抗菌活性強,常用于術前皮膚準備。其殘留活性可持續6小時,但可能引起接觸性皮炎。避免與肥皂等陰離子物質合用降低藥效。
5、苯扎氯銨:季銨鹽類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可破壞微生物細胞膜,對化膿性球菌有效。多用于小面積擦傷消毒,需避免與碘制劑混用。濃度過高可能引起皮膚刺激反應。
日常護理可配合生理鹽水沖洗創面,保持傷口干燥清潔。深度創傷或動物咬傷需及時就醫,糖尿病患者需特別注意足部消毒。消毒劑存放需避光防潮,開封后有效期通常為7-30天。運動后傷口接觸污染物應立即消毒,飲食中補充維生素C和蛋白質促進組織修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