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肝母嬰阻斷可通過規范產檢、藥物干預、分娩方式選擇、新生兒免疫接種、母乳喂養管理等方式實現。乙肝病毒可能通過胎盤、產道、哺乳等途徑傳播。
1、規范產檢:孕婦需在孕早期篩查乙肝兩對半和HBV-DNA,HBsAg陽性者每2-3個月監測肝功能。高病毒載量孕婦HBV-DNA≥2×10^5 IU/ml需在妊娠24-28周啟動抗病毒治療,替諾福韋酯為首選藥物。孕期避免侵入性操作如羊水穿刺。
2、藥物干預:高病毒載量孕婦需持續服用替諾福韋酯至產后1-3個月,服藥期間監測腎功能。新生兒出生后12小時內需在不同部位同時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,免疫球蛋白劑量建議100IU。
3、分娩方式選擇:剖宮產不能降低傳播風險,自然分娩不會增加感染概率。分娩過程中避免胎兒頭皮電極監測、產鉗助產等損傷性操作。產婦肝炎活動期需評估凝血功能。
4、新生兒免疫接種:完成0-1-6個月三針乙肝疫苗基礎免疫后,7-12月齡需檢測HBsAg和抗-HBs。免疫無應答者需補種3針疫苗,接種后抗-HBs仍<10mIU/ml需排查隱匿性感染。
5、母乳喂養管理:母親未服用抗病毒藥物且新生兒完成聯合免疫者,可正常母乳喂養。乳頭皸裂或出血時應暫停哺乳,乳汁HBV-DNA陽性不是哺乳禁忌。避免咀嚼食物喂養嬰兒。
孕婦應保持均衡飲食,適量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,避免高脂飲食加重肝臟負擔。適度進行孕期運動如散步、孕婦瑜伽,每周累計15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。產后需定期復查肝功能,每3-6個月監測HBV-DNA和肝臟超聲。家庭成員應接種乙肝疫苗,日常生活接觸不會傳播病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