壞死性潰瘍性牙周炎可能由免疫缺陷、口腔衛生不良、精神壓力、病毒感染、營養不良等因素引起,可通過局部清創、抗生素治療、止痛處理、免疫調節、營養支持等方式治療。
1、牙齦潰瘍:特征性表現為牙齦邊緣出現灰白色壞死性潰瘍,表面覆蓋黃白色假膜,觸碰易出血。病變多始于牙間乳頭,向周圍擴散,伴有明顯腐臭味。急性期需使用甲硝唑、阿莫西林、克林霉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,配合過氧化氫溶液沖洗。
2、劇烈疼痛:患者常主訴自發性劇烈疼痛,咀嚼時加重,可能伴隨頜下淋巴結腫大。疼痛與組織壞死及細菌毒素刺激有關。短期使用布洛芬、對乙酰氨基酚等鎮痛藥緩解癥狀,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3、牙齦壞死:病變區牙齦呈現刀削樣缺損,牙根暴露,牙周韌帶快速破壞。可能與梭形桿菌、螺旋體等厭氧菌感染有關。需進行超聲齦下刮治聯合局部應用米諾環素軟膏,嚴重者需牙齦切除術。
4、全身癥狀:部分患者出現低熱、乏力等全身反應,常見于免疫力低下人群。HIV感染者易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。需檢測CD4細胞計數,必要時采用抗病毒治療聯合免疫增強劑。
5、牙齒松動:晚期可出現牙齒病理性移位或脫落,與牙槽骨快速吸收有關。X線顯示垂直型骨吸收,需進行牙周夾板固定。保留無望的患牙建議拔除后行即刻種植修復。
日常護理需選用軟毛牙刷輕柔清潔,每日兩次使用氯己定含漱液。飲食以溫涼流質為主,補充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。戒煙戒酒,保持充足睡眠,壓力過大時可進行正念減壓訓練。急性發作期避免劇烈運動,癥狀持續72小時無改善需急診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