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子流血可通過壓迫止血、冷敷止血、調整姿勢、鼻腔填塞、藥物止血等方式處理。鼻出血通常由鼻腔干燥、外傷、高血壓、鼻中隔偏曲、血液疾病等原因引起。
1、壓迫止血: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兩側,向鼻中隔方向持續壓迫10-15分鐘。身體稍向前傾,避免血液倒流嗆咳。壓迫時用口呼吸,避免因緊張導致血壓升高加重出血。該方法適用于大多數前鼻孔出血情況。
2、冷敷止血:將冰袋或冷毛巾敷于鼻梁、前額部位,促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。冷敷時需用干凈毛巾包裹冰袋,避免皮膚凍傷。每次冷敷不超過20分鐘,間隔1小時可重復操作。低溫刺激可反射性引起血管痙攣達到止血目的。
3、調整姿勢:保持坐位或半臥位,頭部略向前傾。禁止仰頭防止血液流入咽喉引起誤吸。如血流入口腔應輕輕吐出,避免吞咽刺激胃黏膜。該體位利用重力作用減少鼻腔血流,同時降低咽喉部刺激風險。
4、鼻腔填塞:用消毒棉球或明膠海綿填塞出血側鼻孔,保留12-24小時。填塞物需預先浸漬生理鹽水或止血藥物。操作時動作輕柔避免二次損傷,填塞后需觀察有無呼吸困難等不適。適用于出血量較大或壓迫無效的情況。
5、藥物止血:局部使用凝血酶粉、去甲腎上腺素棉片等止血藥物。高血壓患者需監測血壓,必要時服用硝苯地平、卡托普利等降壓藥。血液疾病患者應針對原發病治療,避免使用影響凝血功能的藥物。反復出血者需完善血常規、凝血功能檢查。
日常應保持室內濕度40%-60%,避免用力擤鼻或挖鼻孔等機械刺激。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、維生素K的菠菜等深色蔬菜。急性出血期避免劇烈運動,恢復后可進行慢跑、游泳等有氧運動增強血管彈性。長期反復出血或出血量大于200ml需及時耳鼻喉科就診排除腫瘤等器質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