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發性腹膜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腹膜炎癥,通常與肝硬化、腎病綜合征等基礎疾病相關,臨床表現為腹痛、發熱、腹水增多。治療需結合抗生素與基礎病管理。
1、病因機制:原發性腹膜炎多因腸道菌群移位導致感染,常見于門靜脈高壓患者。肝硬化時腸道屏障功能受損,細菌易通過腸壁進入腹腔。腎病綜合征患者因低蛋白血癥導致免疫力下降,增加感染風險。基礎疾病控制不佳是主要誘因。
2、典型癥狀:持續性腹痛是最常見表現,多從臍周擴散至全腹。發熱可達38-39℃,伴寒戰或乏力。腹水短期內明顯增多,腹部叩診呈移動性濁音。嚴重者可出現感染性休克表現。
3、診斷方法:腹腔穿刺是確診關鍵,腹水白細胞計數>250/mm3提示感染。腹水培養可明確致病菌,以大腸桿菌、肺炎克雷伯菌多見。血常規顯示中性粒細胞升高,降鈣素原檢測有助于判斷感染程度。
4、藥物治療:首選三代頭孢如頭孢曲松、頭孢噻肟覆蓋革蘭陰性菌。嚴重感染需聯用甲硝唑抗厭氧菌。根據藥敏結果調整抗生素療程,通常持續10-14天。同時需靜脈補充白蛋白改善腹水狀況。
5、綜合管理:控制基礎疾病是關鍵,肝硬化患者需限制鈉鹽攝入,使用利尿劑螺內酯聯合呋塞米。營養支持應保證每日1.2-1.5g/kg蛋白質攝入。定期監測肝腎功能,必要時行腹水超濾回輸治療。
患者需保持充足熱量攝入,選擇易消化食物如魚肉、蒸蛋,避免辛辣刺激。每日監測體重變化,記錄24小時尿量。適當進行床邊活動促進腸蠕動,但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腹壓。出現腹痛加劇或意識改變需立即復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