萎縮性胃炎不會通過日常接觸或共用餐具等途徑傳染。該疾病主要與自身免疫異常、長期幽門螺桿菌感染、膽汁反流、藥物刺激、年齡增長等因素相關,屬于非傳染性慢性胃黏膜病變。
1、免疫因素:部分患者體內存在抗胃壁細胞抗體,導致胃黏膜腺體逐漸萎縮。這類患者需定期監測胃功能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,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免疫調節劑。
2、幽門感染: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常見誘因,但細菌僅通過消化道傳播。感染者需規范進行三聯療法克拉霉素、阿莫西林、奧美拉唑或四聯療法治療,家庭成員應分餐避免交叉感染。
3、膽汁反流: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至胃部會損傷黏膜屏障。建議睡前3小時禁食,睡眠時抬高床頭15-20厘米,可服用鋁碳酸鎂等胃黏膜保護劑緩解癥狀。
4、藥物影響: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或糖皮質激素可能誘發胃炎。用藥期間需配合質子泵抑制劑雷貝拉唑、泮托拉唑保護胃黏膜,避免空腹服藥。
5、年齡因素:胃黏膜退行性改變多見于60歲以上人群。日常應保持細嚼慢咽的進食習慣,適量補充維生素B12和葉酸,每年進行胃鏡復查。
患者需建立規律飲食習慣,每日少量多餐5-6次,選擇清蒸魚、山藥粥等易消化食物。避免攝入咖啡因和酒精,餐后30分鐘可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促進胃排空。合并貧血者需增加紅肉及深綠色蔬菜攝入,同時監測血清鐵蛋白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