肛裂可通過肛門視診、肛門指檢、肛門鏡檢查、結腸鏡檢查、病理活檢等方式確診。肛裂通常由便秘、腹瀉、分娩創(chuàng)傷、肛門括約肌痙攣、炎癥性腸病等因素引起。
1、肛門視診:醫(yī)生通過肉眼觀察肛門周圍皮膚及黏膜情況,典型肛裂可見縱向裂口,多位于肛門后正中線。急性期裂口新鮮整齊,慢性期可見哨兵痔和肛乳頭肥大。檢查時需采取膝胸臥位或側臥位。
2、肛門指檢:戴手套涂抹潤滑劑后,食指緩慢插入肛門評估括約肌張力。肛裂患者因疼痛反射常出現肛門緊縮,指檢可能觸及裂口基底及纖維化邊緣。操作需輕柔避免二次損傷,兒童需使用小指檢查。
3、肛門鏡檢查:使用錐形肛鏡撐開肛管,直接觀察裂口深度及范圍。鏡檢可發(fā)現合并存在的肛竇炎、肛瘺等病變。急性期檢查前可局部噴涂利多卡因緩解疼痛,慢性期需評估是否形成潰瘍性裂溝。
4、結腸鏡檢查:對于反復發(fā)作或非典型部位肛裂,需通過腸鏡排除克羅恩病、潰瘍性結腸炎等原發(fā)病。檢查前需清潔腸道,鏡下可觀察全結腸黏膜狀況,必要時進行組織取樣。
5、病理活檢:對長期不愈、邊緣硬結的裂口需取組織送檢,鑒別結核性潰瘍、惡性腫瘤等疾病?;顧z通常在肛門鏡下完成,取材部位選擇病變與正常組織交界處。
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-2000ml飲水量,攝入20-30g膳食纖維如燕麥、火龍果、芹菜。便后使用38℃溫水坐浴10分鐘,練習提肛運動每日3組,每組15次。疼痛明顯時可短期使用硝酸甘油軟膏、地爾硫卓軟膏或肉毒桿菌毒素注射。慢性肛裂經保守治療無效者,可考慮肛門內括約肌側切術或肛裂切除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