傷口發白可通過局部消毒、保持干燥、外用藥物、包扎保護、定期觀察等方式處理。傷口發白通常由組織缺氧、感染、局部缺血、化學刺激、過度濕潤等原因引起。
1、消毒處理:傷口發白可能與細菌感染有關,通常表現為紅腫、滲液等癥狀。使用碘伏或生理鹽水清洗創面,清除表面污染物和壞死組織。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體,防止加重組織損傷。消毒后自然晾干或輕拍干燥,不要用力擦拭。
2、干燥管理:過度濕潤環境會導致傷口浸漬發白。選擇透氣性敷料覆蓋創面,吸收多余滲液。每日檢查敷料濕度,滲出較多時及時更換。夜間可暴露傷口促進干燥,避免長時間接觸水或汗液。
3、藥物干預:局部涂抹莫匹羅星軟膏或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預防感染。表皮生長因子凝膠可促進創面修復。藥物涂抹厚度不超過1毫米,每日換藥前需清潔殘留藥物。出現膿性分泌物需就醫評估。
4、保護措施:使用無菌紗布或透明敷料隔離傷口。活動時避免摩擦或牽拉發白區域。洗澡時用防水敷料覆蓋,接觸污染物后立即消毒。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水平。
5、觀察監測:記錄傷口大小、顏色變化及疼痛程度。發白區域擴大或出現紫紺提示血運障礙。伴隨發熱、跳痛需排查深部感染。超過兩周未愈合應進行創面細菌培養。
日常飲食增加蛋白質和維生素C攝入,如雞蛋、西蘭花、獼猴桃等促進組織修復。避免吸煙及酒精攝入影響血液循環。適度進行低強度運動改善全身供氧,但需防止傷口部位劇烈活動。定期由專業醫護人員評估創面愈合進度,出現皮下波動感或惡臭分泌物需立即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