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陰炎可通過溫水坐浴、局部用藥、口服藥物、物理治療、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。外陰炎通常由細菌感染、真菌感染、過敏反應、激素水平變化、衛生習慣不良等原因引起。
1、溫水坐浴:每日用38-40℃溫水坐浴10-15分鐘,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緩解瘙癢腫脹。避免使用肥皂或沐浴露刺激患處,坐浴后保持外陰干燥。建議穿純棉透氣內褲,每日更換并單獨手洗。
2、局部用藥:細菌性外陰炎可選用克林霉素軟膏、莫匹羅星軟膏;真菌性外陰炎可使用克霉唑乳膏、硝酸咪康唑栓。用藥前需清潔患處,避開月經期使用栓劑。局部用藥通常需持續1-2周。
3、口服藥物:嚴重感染需配合口服甲硝唑、氟康唑或頭孢克肟等抗生素。過敏體質者可服用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物。口服藥物需完成規定療程,避免自行停藥導致耐藥性。
4、物理治療:頑固性外陰炎可采用紅外線照射、微波治療等物理方法。治療時需保護正常皮膚,每周2-3次,連續2周。物理治療能促進藥物吸收,加速炎癥消退。
5、手術治療:外陰膿腫需切開引流,巴氏腺囊腫可行造口術。術后需每日消毒換藥,2周內避免盆浴。手術治療適用于合并化膿性感染或結構異常病例。
日常飲食宜清淡,多攝入維生素B族和益生菌,避免辛辣刺激食物。保持適度運動增強免疫力,但治療期間應避免劇烈運動。注意經期衛生,性生活前后及時清潔,避免使用含香料衛生用品。癥狀持續超過1周或出現發熱需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