淚道阻塞主要分為先天性淚道阻塞、獲得性淚道阻塞、功能性淚道阻塞、外傷性淚道阻塞和炎癥性淚道阻塞五種類型。
1、先天性淚道阻塞:
先天性淚道阻塞多見于新生兒,由于鼻淚管下端發育不完全或殘留膜未破裂導致。典型表現為出生后持續流淚、眼部分泌物增多,按壓淚囊區可能有黏液或膿性分泌物溢出。多數患兒在出生后6個月內可自愈,若未改善需進行淚道探通術。
2、獲得性淚道阻塞:
獲得性淚道阻塞常見于中老年人,主要因淚道系統退行性變導致管道狹窄。典型癥狀為單側頑固性溢淚,無紅腫疼痛等炎癥表現。可能繼發于慢性結膜炎或長期點眼藥,需通過淚道沖洗或造影確診,嚴重者需行淚囊鼻腔吻合術。
3、功能性淚道阻塞:
功能性淚道阻塞指淚道解剖結構正常但泵功能異常,多因眼輪匝肌無力或瞼外翻導致。表現為風吹或寒冷環境下流淚加重,常伴有眼瞼松弛等體征。可通過淚液分泌試驗與器質性阻塞鑒別,治療以改善眼瞼功能為主。
4、外傷性淚道阻塞:
外傷性淚道阻塞由眼眶骨折、淚小管撕裂等機械損傷引起。常見于面部外傷后,伴隨淚點移位或瘢痕形成。需在傷后早期行淚道置管術,陳舊性損傷可能需重建淚道引流系統。
5、炎癥性淚道阻塞:
炎癥性淚道阻塞多繼發于慢性淚囊炎,因反復感染導致淚道黏膜粘連。典型表現為淚囊區紅腫壓痛,擠壓有膿液反流。急性期需抗生素治療,慢性期建議行淚囊摘除或鼻腔吻合術。
日常護理應注意眼部清潔,避免揉眼或異物刺激。先天性阻塞患兒家長可每日按摩淚囊區促進膜性閉鎖開放,按摩前需洗凈雙手,用食指指腹從內眥沿鼻梁向下適度按壓5-10次。成人患者外出可佩戴護目鏡減少風塵刺激,飲食宜清淡,避免辛辣食物加重炎癥反應。若出現眼瞼紅腫、分泌物呈黃綠色或視力下降等癥狀應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