肌腱損傷可通過休息制動、物理治療、藥物治療、注射治療、手術修復等方式治療。具體方案需根據損傷程度和部位決定。
1、休息制動:
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動,采用支具或石膏固定受損關節。手指肌腱損傷建議使用鋁制夾板保持功能位,跟腱斷裂需用短腿石膏固定踝關節于跖屈位。制動時間通常為3-6周,期間應避免負重活動以防止二次損傷。部分輕微肌腱炎通過充分休息可自行修復。
2、物理治療:
急性期48小時后可開始冷敷緩解腫脹,后期采用超聲波、沖擊波等促進組織修復。康復階段進行漸進式牽拉訓練,如跟腱損傷后做足背屈拉伸。功能性訓練包括等長收縮、離心訓練等,肩袖損傷患者需進行肩關節穩定性練習。物理治療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預防關節僵硬。
3、藥物治療:
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可緩解疼痛和炎癥,口服氨基葡萄糖有助于肌腱基質修復。局部可使用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膏,嚴重病例短期應用糖皮質激素需嚴格評估風險。中藥制劑如云南白藥氣霧劑具有活血化瘀作用,但開放性損傷禁用。
4、注射治療:
頑固性肌腱末端病可采用超聲引導下富血小板血漿注射,通過生長因子促進組織再生。跟腱炎或網球肘患者可考慮局部注射透明質酸鈉改善潤滑功能。糖皮質激素注射需嚴格控制頻次,每年不超過3-4次,避免導致肌腱脆性增加。
5、手術修復:
完全斷裂的肌腱如髕腱斷裂需行端端吻合術,肩袖巨大撕裂需關節鏡下縫合錨釘固定。術后需配合系統康復訓練,跟腱術后6周開始漸進性負重。陳舊性損傷可能需肌腱轉位或移植重建,術后并發癥包括粘連和再斷裂風險。
肌腱損傷恢復期應保證優質蛋白質攝入,每日補充1.2-1.5g/kg體重的蛋白質,多吃魚類、蛋清等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。維生素C可促進膠原合成,建議每日攝入100-200mg。康復訓練要遵循無痛原則,初期以被動活動為主,逐漸過渡到抗阻訓練。游泳和騎自行車是安全的有氧運動選擇,避免突然爆發式動作。睡眠時可用枕頭墊高患肢減輕腫脹,定期復查評估愈合進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