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耳道濕疹主要表現為耳部瘙癢、皮膚脫屑、滲出液、結痂和耳道腫脹。這些癥狀可能由過敏反應、皮膚屏障受損、微生物感染、接觸刺激物或遺傳因素引起。
1、耳部瘙癢:
外耳道濕疹最突出的早期癥狀是持續性或陣發性瘙癢,患者常忍不住搔抓耳廓及耳道口。瘙癢感在夜間可能加重,搔抓會導致皮膚破損,增加繼發感染風險。過敏體質者接觸洗發水、染發劑等化學物質后更易發作。
2、皮膚脫屑:
耳道皮膚出現白色或黃色鱗屑狀脫落,觸摸時有粗糙感。慢性濕疹患者可見皮膚增厚、苔蘚樣變,這與角質層水分丟失、皮脂分泌異常相關。脫屑可能堵塞耳道影響聽力,但切忌用棉簽強行清理。
3、滲出液:
急性發作期耳道內可見淡黃色清亮滲液,嚴重時形成糜爛面。滲出液干燥后會形成蜜黃色結痂,若合并細菌感染可能出現膿性分泌物。該癥狀提示皮膚炎癥反應活躍,需保持患處干燥避免繼發感染。
4、結痂:
反復搔抓或滲液干燥后形成片狀痂皮,強行剝離可能引發出血。結痂多附著于耳道口及耳廓凹陷處,伴有皮膚皸裂。慢性期痂皮增厚可能造成耳道狹窄,需由醫生進行專業清理。
5、耳道腫脹:
炎癥反應導致耳道皮膚充血水腫,嚴重時外耳道呈縫隙狀狹窄。腫脹可能伴隨灼熱感或疼痛,影響助聽器佩戴。若腫脹持續不緩解,需排除真菌感染或中耳炎擴散可能。
建議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如金屬耳飾、護發產品,沐浴時用棉球保護耳道。選擇無香料護膚品,保持耳部干燥但不過度清潔。可嘗試燕麥浴緩解瘙癢,若癥狀持續2周以上或出現聽力下降、劇烈疼痛需耳鼻喉科就診。日常補充維生素B族和Omega-3脂肪酸有助于皮膚屏障修復,避免攝入辛辣食物及酒精以免加重炎癥反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