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便無力可能由前列腺增生、尿道狹窄、神經源性膀胱、膀胱過度活動癥、糖尿病等因素引起。
1、前列腺增生:
中老年男性常見病因,增生的前列腺壓迫尿道導致排尿阻力增加。典型伴隨尿頻、夜尿增多,可通過藥物如坦索羅辛、非那雄胺緩解癥狀,嚴重者需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。
2、尿道狹窄:
外傷或炎癥引起的尿道管腔變窄,排尿時尿線變細、射程縮短。可能伴有排尿疼痛,需尿道擴張術或尿道成形術治療。
3、神經源性膀胱:
中樞或周圍神經損傷導致膀胱收縮無力,常見于腦血管病、脊髓損傷患者。表現為排尿困難伴殘余尿增多,需間歇導尿配合甲鈷胺等神經營養藥物。
4、膀胱過度活動癥:
逼尿肌不自主收縮引起尿急尿頻,但排尿時肌肉協調性差導致尿流減弱。可通過托特羅定等藥物抑制膀胱過度活動。
5、糖尿病:
長期高血糖損害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經,早期表現為排尿間隔延長、尿流變緩。需嚴格控糖并配合盆底肌訓練改善癥狀。
建議每日飲水1500-2000ml但睡前2小時限水,避免咖啡因及酒精刺激。可嘗試提肛運動增強盆底肌力量,排尿時采用雙肘撐膝體位增加腹壓。若伴隨血尿、發熱或完全無法排尿應立即就醫,尿流動力學檢查能準確評估膀胱功能狀態。長期癥狀未緩解者需排查盆腔腫瘤等器質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