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物性肝炎可通過停藥觀察、保肝治療、營養支持等方式改善,痊愈時間通常為1-6個月,具體與肝損傷程度、藥物類型、個體差異等因素相關。
立即停用可疑肝毒性藥物是治療核心。輕度肝損傷在停藥后2-4周內肝功能可逐漸恢復,常見致肝損藥物包括對乙酰氨基酚、抗結核藥利福平、抗生素紅霉素等。
中度以上肝損傷需聯合保肝藥物,如谷胱甘肽、多烯磷脂酰膽堿、甘草酸制劑等促進肝細胞修復。治療期間需每周監測轉氨酶水平,通常4-8周指標可降至正常范圍。
高蛋白低脂飲食有助于肝細胞再生,每日攝入雞蛋、魚肉等優質蛋白60-80g,限制動物內臟攝入。補充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E可改善肝臟代謝功能。
藥物性肝炎可能與個體CYP450酶基因多態性、既往肝病史等因素有關,通常表現為乏力、黃疸、右上腹痛等癥狀。需排查合并病毒性肝炎、脂肪肝等基礎疾病。
暴發性肝衰竭需血漿置換或人工肝支持,肝移植適用于不可逆肝損傷患者。此類重癥恢復需3-6個月,術后需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他克莫司、環孢素等。
恢復期應保持每日3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、游泳,避免酒精和腌制食品。定期復查肝臟超聲和彈性檢測,觀察期間若出現腹水、意識模糊等表現需急診就醫。睡眠時間保證7-8小時有助于肝臟修復,可適當食用枸杞、蒲公英等藥食同源食材輔助調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