盆腔炎可能由細菌感染、性傳播疾病、宮腔操作后感染、鄰近器官炎癥蔓延、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,通常表現為下腹痛、異常陰道分泌物、發熱、性交痛、月經異常等癥狀。
1、下腹痛:盆腔炎患者常出現持續性下腹疼痛,疼痛程度從隱痛到劇痛不等,可能伴隨腰骶部酸脹。疼痛在月經期或性交后加重,炎癥累及腹膜時可出現壓痛及反跳痛。急性發作時疼痛劇烈需及時就醫。
2、異常分泌物:宮頸或陰道分泌物量明顯增多,呈膿性或血性,伴有異味。淋球菌感染時可見黃綠色分泌物,衣原體感染則表現為黏液膿性分泌物。分泌物刺激可能引發外陰瘙癢或灼熱感。
3、發熱寒戰:急性盆腔炎體溫可達38-40℃,伴隨寒戰、頭痛等全身癥狀。慢性盆腔炎可能出現低熱乏力。發熱程度與炎癥范圍相關,輸卵管卵巢膿腫形成時可能出現高熱不退。
4、泌尿系癥狀:炎癥刺激膀胱可出現尿頻尿急,嚴重者出現排尿困難。約30%患者合并尿道炎,尿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增多。需與單純尿路感染進行鑒別診斷。
5、月經紊亂:子宮內膜受累時表現為經量增多、經期延長。卵巢功能受損可能導致月經稀發或閉經。慢性盆腔炎患者常見痛經加劇,盆腔充血可導致非經期出血。
日常需保持外陰清潔干燥,避免盆浴及陰道沖洗。飲食宜選擇高蛋白食物如魚肉蛋奶,補充維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獼猴桃。急性期臥床休息時可進行踝泵運動促進血液循環,恢復期推薦每周3次快走或游泳等有氧運動。出現持續發熱或劇烈腹痛需立即就診婦科,通過血常規、陰道分泌物培養及盆腔超聲明確診斷。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,配偶需同步接受檢查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