異位性皮炎可能由遺傳易感性、皮膚屏障功能障礙、免疫異常反應、環境刺激物接觸、微生物感染等因素引起。
1、遺傳因素:家族過敏史是重要風險因素,FLG基因突變導致絲聚蛋白合成減少,皮膚保水能力下降。建議加強皮膚保濕護理,使用含神經酰胺的潤膚霜。
2、屏障受損:角質層結構異常使外界過敏原更易穿透皮膚。表現為皮膚干燥脫屑,可選用無皂基清潔劑,避免過度洗澡。
3、免疫失調:Th2型免疫反應過度激活,IgE水平升高。可能與塵螨、花粉等過敏原接觸有關,表現為劇烈瘙癢。可進行過敏原檢測。
4、環境誘因:氣候干燥、化學洗滌劑、羊毛衣物摩擦均可誘發。冬季癥狀加重時建議使用加濕器,選擇純棉透氣衣物。
5、微生物定植: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植可加重炎癥反應。表現為滲出性皮損,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軟膏。
日常護理需注重溫和清潔與足量保濕,推薦使用低敏配方的潤膚產品如凡士林、絲塔芙。避免搔抓行為,洗澡水溫控制在37℃以下。飲食上可嘗試記錄食物日記,減少高組胺食物攝入如海鮮、發酵食品。環境控制需定期清洗床上用品,保持室內濕度40%-60%。癥狀持續需就醫評估,必要時采用紫外線療法或免疫調節劑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