補氣血可通過當歸、黃芪、熟地黃等中藥調理,氣血不足可能與營養不良、過度勞累、慢性失血、脾胃虛弱、久病體虛等因素有關。
1、當歸:當歸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,常用于血虛萎黃、月經不調等癥狀。可搭配黃芪增強補氣效果,或與熟地黃同用治療精血虧虛。藥膳推薦當歸生姜羊肉湯。
2、黃芪:黃芪為補氣要藥,適用于氣短乏力、自汗等肺脾氣虛證。常與黨參配伍增強健脾功效,或搭配白術治療食少便溏。日常可用黃芪泡水代茶飲。
3、熟地黃:熟地黃能滋陰補血,主治肝腎陰虛、腰膝酸軟。多與山茱萸、山藥組成六味地黃丸,或配伍當歸調理血虛。建議避免與蘿卜同食影響藥效。
4、阿膠:阿膠擅長補血止血,針對血虛眩暈、咯血便血有效。傳統用法需烊化兌服,可加入核桃、黑芝麻制成固元膏。陰虛火旺者需慎用。
5、人參:人參大補元氣,適用于元氣虛脫、脈微欲絕等危重癥。紅參偏溫補,生曬參性平和,可切片含服或燉服。高血壓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。
氣血調理需配合均衡飲食,建議多攝入紅棗、豬肝、菠菜等富含鐵元素的食物,適量練習八段錦、太極拳等柔緩運動。長期氣血不足伴隨心悸、暈厥等癥狀應及時就醫,排除再生障礙性貧血、消化道出血等器質性疾病。藥補需辨證施治,避免自行濫用滋補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