銅錢癬是一種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疾病,醫學上稱為體癬,主要表現為圓形或橢圓形的紅色斑塊,邊緣清晰且伴有鱗屑。銅錢癬可能由皮膚癬菌感染、免疫力低下、濕熱環境、接觸傳染源、皮膚屏障受損等原因引起。
1、皮膚癬菌感染:
銅錢癬主要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,常見的致病菌包括紅色毛癬菌、須癬毛癬菌等。這些真菌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皮膚或間接接觸被污染的衣物、毛巾等物品傳播。感染后真菌在皮膚表層繁殖,導致局部炎癥反應和角質層破壞。
2、免疫力低下:
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更容易發生銅錢癬,如糖尿病患者、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、艾滋病患者等。免疫力下降會削弱皮膚對真菌的防御能力,使真菌更容易定植和繁殖,導致感染范圍擴大或反復發作。
3、濕熱環境:
高溫潮濕的環境是真菌生長的理想條件,夏季或長期處于濕熱環境中的人群發病率較高。真菌在溫暖潮濕的皮膚皺褶處如腹股溝、腋下等部位容易滋生,表現為典型的環形紅斑伴瘙癢癥狀。
4、接觸傳染源:
與感染者密切接觸或共用個人物品是重要的傳播途徑。銅錢癬具有傳染性,可通過直接皮膚接觸或間接接觸被真菌污染的床單、梳子、拖鞋等物品傳播。集體生活環境如宿舍、健身房等場所容易發生群體感染。
5、皮膚屏障受損:
皮膚外傷、過度清潔或濕疹等皮膚疾病導致的屏障功能破壞會增加感染風險。當皮膚完整性受損時,真菌更容易侵入角質層并定植,表現為局部紅斑逐漸向外擴展形成典型的環形皮損。
預防銅錢癬需保持皮膚清潔干燥,避免與他人共用個人物品,穿透氣性好的棉質衣物。出現疑似癥狀應及時就醫,醫生通常會根據臨床表現和真菌鏡檢結果確診,治療以外用抗真菌藥物為主,如聯苯芐唑乳膏、特比萘芬乳膏等。嚴重或廣泛感染者可能需要口服抗真菌藥物。治療期間應注意個人衛生,定期消毒衣物和床單,避免搔抓防止自身接種和繼發感染。同時應加強營養支持,適當補充維生素和蛋白質以提高免疫力,減少復發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