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癬確診需進行真菌鏡檢、真菌培養、伍德燈檢查、皮膚鏡檢查及組織病理學檢查等五項核心檢測。
1、真菌鏡檢:
刮取皮損處鱗屑置于載玻片,滴加10%氫氧化鉀溶液溶解角質后顯微鏡觀察。陽性可見分支分隔的菌絲或孢子,是診斷皮膚癬菌感染的金標準。該方法快速經濟,但存在假陰性可能,需結合臨床表現判斷。
2、真菌培養:
將皮屑接種于沙堡弱培養基,25-28℃培養2-4周。可明確致病菌種如紅色毛癬菌、須癬毛癬菌,指導精準用藥。培養陽性率約70%,但耗時長,適用于鏡檢陰性但高度懷疑真菌感染的情況。
3、伍德燈檢查:
在波長365nm紫外線燈下觀察皮損熒光反應。部分癬菌感染呈現藍綠色熒光,但陽性率僅約30%。該檢查主要用于鑒別花斑癬等特殊真菌感染,對手癬診斷具有輔助價值。
4、皮膚鏡檢查:
通過光學放大觀察皮損微觀結構特征。手癬典型表現為鱗屑性紅斑伴衛星灶、邊緣活動性鱗屑及點狀出血。可鑒別濕疹、銀屑病等鱗屑性皮膚病,提高診斷準確性。
5、病理學檢查:
對不典型病例行皮膚活檢,PAS染色可見角質層內菌絲。適用于常規檢查陰性但臨床高度懷疑者,或需排除皮膚T細胞淋巴瘤等特殊疾病時,屬有創檢查不作為常規推薦。
確診手癬后需保持患處干燥通風,避免搔抓防止自身接種。日常建議選擇吸汗透氣的棉質手套,接觸洗滌劑時佩戴防水手套。可配合使用含茶樹精油等抗真菌成分的洗護產品,鞋襪需每日煮沸消毒或陽光暴曬。治療期間忌食辛辣刺激食物,適量補充維生素B族增強皮膚抵抗力,癥狀持續2周無改善或出現化膿需及時復診調整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