肛周膿腫復發時主要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、分泌物滲出及發熱等癥狀,常見誘因包括治療不徹底、免疫力低下、肛竇感染、糖尿病控制不佳及不良衛生習慣。
1、紅腫熱痛:
復發初期肛周皮膚出現明顯紅腫,觸摸有硬結伴灼熱感,疼痛呈持續性或搏動性,坐臥或排便時加劇。急性期可能伴隨局部皮膚發亮、溫度升高,提示炎癥反應活躍。
2、分泌物滲出:
膿腫破潰后可見膿性、血性或漿液性分泌物,常伴有惡臭。未破潰的膿腫可能自行形成竇道,導致反復滲液,內褲常有污漬,需頻繁更換敷料。
3、全身癥狀:
嚴重復發者可出現低熱或高熱38℃以上、寒戰、乏力等全身感染征象。若伴有畏寒或食欲減退,提示可能存在菌血癥風險。
4、肛竇感染:
原發感染灶未徹底清除時,殘留的肛竇炎癥可導致反復膿腫形成。患者常有肛門墜脹感,指檢可觸及壓痛性硬結,肛鏡下可見隱窩充血水腫。
5、基礎疾病影響:
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易繼發感染,免疫力低下者如HIV、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復發率顯著增高。這類患者膿腫范圍常較大,愈合緩慢。
復發期間應保持肛周清潔干燥,每日用溫水坐浴2-3次,穿寬松棉質內褲減少摩擦。飲食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,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預防便秘。若出現持續發熱或疼痛加重,需及時就醫排除肛瘺可能。術后患者需定期復查肛門鏡,控制血糖等基礎疾病可降低復發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