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液量過少可通過生活方式調整、藥物治療、激素治療、手術治療、輔助生殖技術等方式改善。精液量減少通常由性生活頻率過高、營養缺乏、內分泌異常、輸精管阻塞、先天性發育不良等原因引起。
1、生活方式調整:
減少性生活頻率可避免精液過度消耗,建議每周2-3次。補充鋅、硒等微量元素有助于改善精液質量,可通過牡蠣、堅果等食物攝取。戒煙限酒、避免高溫環境如長時間泡溫泉對生精功能有保護作用。
2、藥物治療:
生精功能障礙者可選用枸櫞酸氯米芬、他莫昔芬等促排卵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。感染因素導致的精液量減少可使用左氧氟沙星、多西環素等抗生素。精索靜脈曲張患者可服用邁之靈等改善微循環藥物。
3、激素治療:
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患者需補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。睪酮水平低下者可短期使用十一酸睪酮,但需警惕反饋性抑制生精功能。垂體瘤導致的泌乳素升高需使用溴隱亭等藥物控制。
4、手術治療:
輸精管吻合術適用于輸精管結扎術后或炎癥性梗阻患者。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可改善重度精索靜脈曲張患者的生精環境。射精管梗阻可通過經尿道射精管切開術解除阻塞。
5、輔助生殖技術:
嚴重少精癥患者可采用宮腔內人工授精IUI提高受孕幾率。極度少精或無精癥需通過睪丸穿刺取精聯合體外受精IVF-ICSI技術助孕。先天性輸精管缺如患者可直接采用附睪或睪丸取精術。
建議日常增加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如鱔魚、海參攝入,避免穿緊身褲和久坐。適度進行深蹲、凱格爾運動可增強盆底肌肉功能。長期未改善或伴隨睪丸疼痛、勃起功能障礙等癥狀時,需及時至男科或生殖醫學中心就診,完善精液分析、性激素六項、陰囊彩超等檢查明確病因。備孕期間應避免接觸輻射、化學毒物等生精抑制因素,保持規律作息和良好心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