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跖膿皰病可能由遺傳因素、免疫異常、局部感染、金屬過敏、吸煙等因素引起,部分輕癥患者可能自愈,但多數需通過局部護理、藥物干預、光療、生物制劑、生活方式調整等方式治療。
1、遺傳因素:約30%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傾向,HLA-B8、HLA-B12等基因型與發病相關。此類患者病程較長,自愈概率較低,需長期避免誘發因素。建議定期皮膚科隨訪,避免近親婚配降低后代風險。
2、免疫異常:Th17細胞過度活化導致IL-17、IL-22等促炎因子分泌增加。伴隨甲周紅腫、膿皰反復發作等癥狀。可嘗試外用卡泊三醇軟膏、他克莫司軟膏調節免疫,中重度患者需口服阿維A膠囊。
3、局部感染: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植可加重皮損,表現為膿皰基底潮紅伴灼痛。每日用0.1%依沙吖啶溶液濕敷后,涂抹莫匹羅星軟膏。合并真菌感染時需聯用酮康唑乳膏。
4、金屬過敏:牙科金屬修復體、首飾中含鎳鈷等致敏原。斑貼試驗陽性患者需移除過敏源,皮損多在3-6個月后消退。急性期口服氯雷他定聯合外用鹵米松乳膏。
5、吸煙誘發:尼古丁刺激角朊細胞異常增殖。研究發現每日吸煙>10支者復發率增加2.3倍。嚴格戒煙后,約45%患者皮損可逐漸減輕直至消失。
患者需保持患處清潔干燥,穿著透氣的棉質襪鞋。飲食避免辛辣刺激及含鎳高的可可、堅果。每周3次30分鐘快走可改善微循環,但需避免足部過度摩擦。皮損持續超過2個月或伴發熱時需及時皮膚科就診,頑固病例可能需要窄譜UVB光療或注射司庫奇尤單抗等生物制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