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淺表性胃炎可通過鋁碳酸鎂、瑞巴派特、替普瑞酮等藥物治療,通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、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、膽汁反流、酒精刺激、精神壓力等因素引起。
1、抑酸護胃:鋁碳酸鎂能中和胃酸并形成保護膜,適合反酸燒心癥狀明顯者。H2受體阻滯劑如法莫替丁可減少胃酸分泌,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適用于癥狀較重患者。
2、黏膜修復:瑞巴派特通過增加前列腺素合成促進黏膜修復,替普瑞酮能改善胃黏膜血流。這兩種藥物需連續服用4-8周,用藥期間避免攝入刺激性食物。
3、抗幽門螺桿菌:克拉霉素聯合阿莫西林、奧美拉唑的三聯療法是根除方案,療程10-14天。治療期間可能出現腹瀉、味覺異常等不良反應,需完成全程治療。
4、對癥處理:多潘立酮可改善腹脹噯氣,蒙脫石散適用于腹瀉癥狀。胃腸動力藥應在餐前服用,止瀉藥不可長期使用。癥狀緩解后仍需持續養護胃黏膜。
5、中藥調理:香砂養胃丸具有溫中和胃功效,氣滯胃痛顆粒適合肝胃不和型患者。中藥需辨證使用,聯合西藥時需間隔2小時服用,避免相互作用。
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需保持規律飲食,每日攝入小米粥、山藥等易消化食物,避免辛辣、過酸及腌制食品。適度進行八段錦、散步等低強度運動,睡眠時抬高床頭15厘米可減少夜間反流。建立飲食日記記錄癥狀觸發因素,保持餐具高溫消毒,合并焦慮癥狀時可嘗試正念呼吸訓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