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腸胃炎可通過奧美拉唑、蒙脫石散、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等藥物治療。慢性腸胃炎通常由飲食不當、幽門螺桿菌感染、腸道菌群失衡、藥物刺激、免疫異常等原因引起。
1、抑酸藥物:
奧美拉唑通過抑制胃酸分泌緩解胃黏膜炎癥,適用于反酸燒心癥狀。泮托拉唑能長效控制胃酸,雷貝拉唑起效更快。這類藥物需避免與氯吡格雷聯用。
2、黏膜保護劑:
蒙脫石散可吸附腸道毒素并形成保護層,改善腹瀉癥狀。硫糖鋁混懸液能在潰瘍面形成屏障,促進胃黏膜修復。用藥期間需監測便秘等不良反應。
3、益生菌制劑:
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能重建腸道微生態平衡,緩解腹脹不適。地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可抑制致病菌過度增殖。建議冷藏保存并與抗生素間隔2小時服用。
4、解痙止痛藥:
匹維溴銨選擇性作用于腸道平滑肌,改善痙攣性腹痛。山莨菪堿可暫時緩解急性絞痛,但青光眼患者禁用。癥狀緩解后應及時停用。
5、抗生素治療:
阿莫西林聯合克拉霉素用于幽門螺桿菌根除,需配合鉍劑使用。甲硝唑適用于厭氧菌感染,用藥期間需禁酒。治療前應進行藥敏試驗。
慢性腸胃炎患者需長期保持低纖維、低脂飲食,避免辛辣刺激食物。規律進食小米粥、山藥等易消化食材,配合腹部按摩促進腸蠕動。急性發作期可暫時采用流質飲食,癥狀持續超過兩周或出現便血、消瘦時需及時消化科就診。適度進行八段錦、散步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改善胃腸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