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齦癢可能由牙齦炎、過敏反應、激素變化、牙菌斑刺激或維生素缺乏等原因引起,需通過口腔檢查、過敏原篩查、激素水平檢測、菌斑染色或血液檢查等方式明確病因。
1、口腔檢查:牙齦炎或牙周病是牙齦癢的常見原因,口腔科醫生會通過探診檢查牙齦出血指數、牙周袋深度。伴隨牙齦紅腫、刷牙出血時需進行齦上潔治,日常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線清潔。
2、過敏原篩查:口腔黏膜接觸過敏原可能引發瘙癢,常見于牙膏、矯治器材料或食物過敏。斑貼試驗可檢測特定過敏原,避免使用含十二烷基硫酸鈉的牙膏,更換金屬修復體為陶瓷材料。
3、激素檢測:妊娠期或青春期激素波動會導致牙齦毛細血管擴張,引發癢感。血清雌激素、孕酮檢測可輔助診斷,建議使用軟毛牙刷配合含洋甘菊的漱口水緩解癥狀。
4、菌斑染色:牙菌斑堆積刺激牙齦可產生異樣感,使用菌斑顯示劑能直觀顯示沉積部位。定期進行噴砂拋光,日常咀嚼含木糖醇的口香糖促進唾液分泌沖刷菌斑。
5、血液檢查:維生素C或B族缺乏可能導致牙齦組織修復異常,血清維生素檢測可明確。增加獼猴桃、西蘭花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攝入,必要時補充復合維生素制劑。
牙齦癢患者應保持每日兩次巴氏刷牙,使用沖牙器清潔牙縫,避免過冷過熱飲食刺激。建議每周進行兩次有氧運動改善口腔血液循環,牙齦持續瘙癢超過兩周或伴隨潰瘍、出血需及時進行病理活檢排除口腔白斑等病變。孕期女性可選擇含葉酸的孕婦專用牙膏,糖尿病患者需同步監測血糖水平控制牙齦病變進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