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治療通常以緩解癥狀為主,常用藥物包括解熱鎮痛藥、抗組胺藥、減充血劑、止咳藥和祛痰藥。具體選擇需根據癥狀類型和嚴重程度決定。
1、解熱鎮痛藥:
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緩解發熱、頭痛、肌肉酸痛的首選。對乙酰氨基酚適用于多數人群,但需注意肝功能異常者慎用;布洛芬具有抗炎作用,但胃腸道不適者需謹慎。兩者均需避免超量使用,防止肝腎損傷。
2、抗組胺藥:
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等可有效緩解打噴嚏、流涕等過敏癥狀。第一代抗組胺藥如馬來酸氯苯那敏可能引起嗜睡,適合夜間服用。駕駛員或需集中注意力者建議選擇無鎮靜作用的第二代藥物。
3、減充血劑:
偽麻黃堿能收縮鼻黏膜血管,改善鼻塞癥狀。高血壓、心臟病患者應慎用含該成分的復方制劑。局部使用的鼻噴劑如羥甲唑啉連續使用不宜超過3天,避免反彈性鼻充血。
4、止咳藥:
右美沙芬通過抑制延髓咳嗽中樞發揮鎮咳作用,適用于干咳癥狀。需注意痰多者禁用,避免抑制排痰。含可待因的鎮咳藥僅限短期用于劇烈咳嗽,存在成癮風險需遵醫囑使用。
5、祛痰藥:
氨溴索和乙酰半胱氨酸能降低痰液黏稠度,促進排痰。服用期間需配合多飲水稀釋痰液。慢性支氣管炎或COPD患者發作時可考慮霧化吸入祛痰藥物增強效果。
感冒期間建議每日飲用1.5-2升溫水,保持室內濕度50%-60%,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和深色蔬菜。適當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,但避免劇烈運動加重癥狀。睡眠時抬高床頭15度可緩解鼻塞,淡鹽水漱口每日3-4次能減輕咽部不適。若癥狀持續超過7天或出現高熱、膿涕、胸痛等表現,需及時就醫排除細菌感染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