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硬化腹水可通過利尿劑、血管收縮藥物、抗生素、白蛋白制劑、營養補充劑等方式治療。腹水通常由門靜脈高壓、低蛋白血癥、腎功能異常、感染、內分泌紊亂等原因引起。
1、利尿劑:螺內酯、呋塞片、托拉塞米等利尿劑可促進水分排出,減輕腹水癥狀。使用需監測電解質,避免低鉀血癥。腹水合并下肢水腫時呋塞片效果更顯著。
2、血管收縮藥物:特利加壓素、奧曲肽等可收縮內臟血管,降低門靜脈壓力。可能與血管活性物質失衡有關,通常表現為腹圍增大、移動性濁音等癥狀。
3、抗生素: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需使用頭孢曲松、莫西沙星等抗生素。感染性腹水多由腸道菌群移位引起,伴有發熱、腹痛癥狀。預防性用藥可選用諾氟沙星。
4、白蛋白制劑:人血白蛋白靜脈輸注能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。低蛋白血癥性腹水與肝臟合成功能減退相關,需結合每日尿量調整輸注劑量。
5、營養支持:補充支鏈氨基酸、維生素K1改善肝功能。營養不良會加重腹水形成,建議采用高蛋白、低脂飲食,限制每日鈉鹽攝入低于2克。
肝硬化腹水患者需嚴格限制每日飲水量,避免腌制食品。適度有氧運動如散步可改善循環,但出現呼吸困難需立即臥床休息。定期監測體重變化,腹圍每周測量一次。注意觀察下肢水腫程度,記錄24小時尿量。出現神志改變或嘔血癥狀提示病情惡化,需急診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