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走路不穩可能由肌肉力量不足、平衡能力欠佳、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、髖關節發育不良、腦癱等原因引起。
1、肌肉力量不足:下肢肌肉群如股四頭肌、腓腸肌力量較弱時,難以支撐身體重量。可通過爬行訓練、扶物站立、蹲起練習增強肌力,避免過早使用學步車。
2、平衡能力欠佳:前庭系統發育未成熟導致身體搖擺。建議進行平衡木行走、單腳站立游戲,選擇防滑鞋襪減少跌倒風險。
3、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:髓鞘化未完成影響信號傳導速度。表現為步態僵硬、協調性差,通常2-3歲會自然改善,可嘗試拋接球、跨越障礙物等感統訓練。
4、髖關節發育不良:可能與臀位分娩、家族遺傳等因素有關,通常表現為跛行、雙腿不等長等癥狀。需超聲檢查確診,輕者用Pavlik吊帶矯正,重者需骨盆截骨術。
5、腦癱:與早產、缺氧缺血性腦病等因素有關,常見剪刀步態、足尖著地等癥狀。需綜合康復治療,包括肉毒毒素注射、跟腱延長術,配合Bobath療法改善運動功能。
日常可補充富含維生素D的鱈魚、蛋黃促進骨骼發育,進行游泳、騎平衡車等低沖擊運動。若18個月后仍無法獨走或存在異常步態,需盡早就醫排查病理性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