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底出血和充血是兩種不同的眼部癥狀,出血指血管破裂導致血液滲出至眼內組織,充血則是血管擴張引起的局部血流增加。
1、機制差異:出血源于血管壁完整性破壞,常見于外傷或血管病變;充血由血管擴張導致,多與炎癥或疲勞相關。前者需針對原發病治療,后者可通過冷敷緩解。
2、外觀表現:出血呈現鮮紅或暗紅色片狀病灶,邊界清晰;充血表現為彌漫性血管網狀分布。玻璃體積血需行玻璃體切除術,結膜充血可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。
3、伴隨癥狀:出血可能伴隨視力驟降、飛蚊癥;充血常伴異物感、灼熱感。視網膜出血需注射雷珠單抗,虹膜充血可選用溴莫尼定滴眼液。
4、病程發展:出血吸收緩慢,可能遺留機化膜;充血多為暫時性,24-48小時消退。大量出血需考慮視網膜光凝術,頑固性充血建議檢測眼壓。
5、危險程度:出血可能預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嚴重疾病;充血多為良性過程。黃斑出血需OCT檢查,角膜炎性充血需加用更昔洛韋凝膠。
日常需避免揉眼及劇烈運動,增加藍莓、胡蘿卜等富含花青素食物攝入,建議每用眼40分鐘遠眺5分鐘。突發視力下降或出血范圍擴大應及時就診眼科,定期進行眼底照相和熒光造影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血管異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