宮頸機能不全主要通過病史評估、體格檢查、超聲監測、宮頸長度測量和實驗室檢查五種方式診斷。
1、病史評估:
醫生會詳細詢問妊娠史,重點了解既往是否有孕中期無痛性宮頸擴張導致的流產或早產。典型病史表現為妊娠16-28周突發胎膜早破或宮口快速開大,這種復發性流產模式是重要診斷線索。同時需排除其他導致流產的病因,如感染、子宮畸形等。
2、體格檢查:
非孕期可通過宮頸擴張棒測試評估宮頸松緊度,8號Hegar擴宮棒無阻力通過宮頸內口提示可能存在機能不全。孕期需在無菌操作下進行陰道檢查,觀察宮頸管是否縮短、宮口是否擴張,但需注意避免刺激誘發宮縮。
3、超聲監測:
經陰道超聲是金標準,測量宮頸長度小于25毫米具有診斷價值。動態監測顯示孕中期宮頸進行性縮短呈漏斗狀改變更具意義。三維超聲可評估宮頸內部結構,觀察纖維環完整性,輔助判斷宮頸支撐功能。
4、宮頸長度測量:
妊娠18-24周系統篩查時,經陰道超聲精確測量宮頸閉合段長度。單次測量值介于15-25毫米需密切隨訪,小于15毫米結合病史可確診。測量時需排空膀胱,探頭避免壓迫宮頸,取3次測量最小值作為最終結果。
5、實驗室檢查:
檢測胎兒纖維連接蛋白、炎癥標志物等輔助鑒別診斷。宮頸分泌物培養排除絨毛膜羊膜炎,血清孕酮檢測評估黃體功能。對于可疑結締組織疾病者需進行抗核抗體等免疫學檢查,明確是否存在全身性疾病導致的宮頸薄弱。
確診宮頸機能不全后,建議孕前咨詢并制定個體化妊娠管理方案。非孕期可進行宮頸環扎術預防性治療,孕期需加強產檢頻率,限制劇烈活動,補充黃體酮支持。出現宮縮或分泌物異常應及時就診,必要時住院保胎。合理營養攝入,保證膳食纖維預防便秘,避免腹壓增加。心理疏導緩解焦慮情緒,必要時聯合產科醫生與心理醫生共同制定干預計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