陰道分泌物檢查清潔度三度提示陰道微生態(tài)失衡,可能由細菌性陰道病、滴蟲性陰道炎、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等感染性因素引起,需結合臨床癥狀與其他實驗室指標綜合判斷。
1、清潔度分級:
陰道清潔度分為I-IV度,III度屬于異常范圍。鏡下可見大量白細胞>15個/高倍視野、少量陰道桿菌及雜菌增多,表明陰道自凈功能下降,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或菌群失調(diào)。
2、常見病因:
細菌性陰道病占40%-50%,與加德納菌等厭氧菌過度增殖相關;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占20%-30%,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導致;滴蟲性陰道炎約占10%-15%,由陰道毛滴蟲傳播引起。
3、伴隨癥狀:
多數(shù)患者出現(xiàn)分泌物性狀改變,如豆腐渣樣真菌感染、灰白色稀薄分泌物細菌性陰道病或黃綠色泡沫狀分泌物滴蟲感染。常伴有外陰瘙癢、灼熱感或性交疼痛等不適。
4、診斷方法:
需結合pH值檢測細菌性陰道病pH>4.5、胺試驗、線索細胞檢查等。真菌感染需鏡檢發(fā)現(xiàn)菌絲,滴蟲病需觀察到活動的滴蟲。分子生物學檢測可提高病原體檢出率。
5、處理原則:
無癥狀者可能無需治療,有癥狀者需針對病因用藥。細菌性陰道病可選用甲硝唑,真菌感染使用克霉唑等唑類藥物,滴蟲病需口服硝基咪唑類藥物。性伴侶需同步治療以防交叉感染。
建議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,避免陰道灌洗破壞微環(huán)境。選擇棉質(zhì)透氣內(nèi)褲并勤換洗,經(jīng)期及時更換衛(wèi)生用品。治療期間暫停性生活,飲食減少高糖食物攝入。若反復發(fā)作需排查糖尿病、免疫低下等基礎疾病,持續(xù)異常需婦科復查分泌物常規(guī)、培養(yǎng)及藥敏試驗。保持規(guī)律作息與適度運動有助于增強免疫力,維持陰道菌群平衡。